三減三健小貼士——科學健步走
作者:公共衛(wèi)生科 時間 : 2019-02-26 08:00:41 點擊量:473
健走不等于散步,而是介于散步和競走之間的一種運動方式。它主張通過大步向前,快速行走,提高肢體的平衡性能,鍛煉骨骼強度,改善身體機能,人體能量攝入和消耗保持平衡,最終達到緩解慢性疾病的目的。健走時會用到全身90%的骨骼肌,跑步只能用到70%。相比于其他運動,它易于掌握,不易受到運動傷害,也不受年齡、時間和場地的限制,不同年齡的人可根據(jù)自己的時間隨時隨地進行,是運動健身的不二選擇。
科學健走的十大好處
1.預防乳腺疾病:一周健走7小時以上,可以防止乳腺增生,降低乳癌患病率。
2.預防心臟病:每天健走30分鐘,可維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狀況。
3.離老年癡呆:60歲以上老年人,一周有3天,每次45分鐘以上的健走運動,有助于維持較好的認知功能。
4. 防治糖尿病:美國《護理健康研究》刊載,一天健走1小時,對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預防效果。
5.避免脂肪肝: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環(huán)較好,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臟的眾多微血管末端,肝的代謝功能就就好。
6.緩解骨質(zhì)疏松:預防骨質(zhì)疏松,除了多攝取含鈣食物外,運動不可減,健走更理想。
7.改善腰、肩、頭部疼痛:最有效改善腰、肩、頭部疼痛的方式就是健走,因為健走必須抬頭挺胸、雙臂大幅擺動、大跨步前進,自然拉直背肌與肩胛肌。
8.預防膝關節(jié)功能、腿力衰退:健步走時,關節(jié)部位承受壓力不大,又可強化肌肉的功效,有助于維持下肢的良好能力。
9.預防動脈硬化:持續(xù)20分鐘以上的健走,有助分解燃燒體內(nèi)中性脂肪,預防動脈硬化。
10.節(jié)睡眠、消除壓力:健走能改善體內(nèi)自律神經(jīng)的操控狀態(tài),讓交感神經(jīng)和副交感神經(jīng)的切換更靈活,有助于消除壓力,更容易入眠。